top of page
2017議程
黃俊傑

從比較視野論日常老和尚的教育思想及其21世紀的新啟示                             

黃俊傑     

本文採取比較教育哲學的視野,分析日常老和尚的教育思想,並討論老和尚融貫漢藏會通儒佛的教育理念,在21世紀所具有之新啟示。本文第1節係「前言」,說明全文宗旨及各節之安排。
本文第2節探討老和尚之以離苦得樂、提昇心靈、淨化自我以生生增上作為教育目標,實與先秦孔門以悅樂為目標之教育理想古今互相輝映。此種教育目標以心靈為主而以物質為輔,著重經典教育而提昇生命。第3節分析老和尚思想中教育理論基礎在於性善論與「無限生命觀」,認為人雖有「無明」但可經由教育而自我轉化。
第4節探討老和尚對當代教育問題的看法,指出老和尚認為當代教育之根本問在於重物質為而輕心靈,注重知識與技能之傳授而忽略生命之啟發,重競爭而輕合作,重個人而輕群體,所以短期「競爭力」之強化常成為長程生命的自我摧毀。第5節探討老和尚主張「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所以師長地位崇高,至關重大。因為師長是教育成敗之關鍵,所以「依師」是學習之起點,而教育方法則特重學習之次第以及思惟觀察、善巧啟發。
本文在分析老和尚教育思想之後,第6節取之而與中國儒家從孔子、孟子、朱子、王陽明之教育思想互作比較,體現老和尚對儒家教育傳統之繼承與創新。我們也將老和尚教育思想與當代歐洲教育哲學家之教育哲學互作比較,以彰顯老和尚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哲學之「共」與「不共」。
最後,本文第7節將老和尚教育思想放在21世紀視野中加以衡量,指出21世紀教育日趨教育知識化與知識商品化的大潮流中,老和尚思想有其歷久而彌新之啟示。

*臺大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國家講座。

林建隆

觀功念恩的反思實踐與師資生專業成長

—以「物理教材教法」課程為例                 

林建隆、林登敏     

觀功念恩的內涵在於傳授學生培養觀察美的眼睛,進而感恩周遭、尊重他人、建立正確的觀念和習性,看待所有的人事物,進而增強其正向思考的行為。
於物理教材教法課程中結合「觀功念恩」,教導學生於生活中實踐此觀念。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輔以問卷分析,探討15名大學師資生18週學習反思日誌中正向思考變化。藉此了解師資生在修習物理教材教法課程後,除教師教學專業素養提升外,是否能對觀功念恩有更深刻的體悟,進而擁有正向思考的能力。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系博士生

關婉玲

福智教育園區的辦學理念與實踐                 

關婉玲、張淑美、何青蓉     

鑑於福智教育園區(以下或簡稱園區)在創辦人日常老和尚(以下或尊稱老和尚)的教育理念引領之下,辦學甫14年,即因重視心靈教育,屢獲頒教育當局各項辦學績優與特色學校,乃以文獻探討法探析園區之創辦緣起、辦學理念與實踐、辦學績效與成果,並參酌中西全人教育思想與即將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理念,比較老和尚對園區辦學理念與實施之擘劃。

研究結果發現:老和尚洞悉三種時代失誤及其原因,進而提出「重建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輔以適當的宗教教育」,以補偏救弊;並從無限生命之格局思考,剴切提點「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因而創辦福智教育園區。園區辦學理念可歸納為:儒家為宗,佛法為旨;技能為輔,心靈為主;從幼紮根,終身開展;環境清淨,人心和諧。辦學原則分從:建立正確知見、涵育端正行為、建置清淨環境與建構和諧校園等面向開展實踐策略;其辦學績效卓著、成果斐然。本文也發現老和尚揭示的辦學理念,不僅與中外全人教育思想以及當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精神相呼應,甚或補其不足,更可見園區教育兼具傳統性與時代性之特色。據此,研究者提出未來展望與研究建議,盼園區重視心靈教育之辦學理念能更為廣弘、利益更多學子、促進社會安祥發展及世界和平。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梁月娟

智高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歷程遭遇的困境及生命成長之研究                 

梁月娟     

本研究旨在了解福智高中生參與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服務學習歷程中遭遇困境及服務學習後的生命成長。本研究採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立意抽樣,以參與2016年及2017年「全國教師營生命成長營」服務學習的八名學生(男、女學生各四名)進行電子郵件訪談,輔以文件之資料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一) 福智高中生在參與「教師營」服務學習歷程,透由「惜福」及「習勞」的精神、「觀功念恩」及「團隊分工合作」來突破迎師挑戰及人際阻礙二大困境。(二) 福智高中生在參與「全國教師營生命成長營」服務學習後的生命成長,展現在對團體觀功念恩,心靈提升;進而改善人際關係,達到擴大生命格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班碩士

蔡其蓁

日常老和尚心靈教育思想之研究:與史代納心靈科學論述之對話                 

 

蔡其蓁

    

「心靈」是人類生命經驗的一部份,而「心靈教育」一向被視為是幼兒發展與成長的重要目標。本文旨在探究妙慧幼兒園創辦人日常老和尚之「心靈教育」思想,並與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史代納之「心靈科學」論述進行對話、比較與分析,以凸顯東、西方兩位教育家對「心靈教育」之貢獻。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廣泛地蒐集日常老和尚「心靈教育」思想與史代納「心靈科學」論述等相關的書籍、期刊或研討會論文、網路資訊等資料,進行閱讀與整理,描述與詮釋,繼而比較與分析二人之觀點。本文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背景與目的;本文第二節,描述日常老和尚「心靈教育」思想的詮釋觀點;第三節,考察史代納「心靈科學」之內涵,並與日常老和尚「心靈教育」思想進行對話、比較與分析;第四節,綜合本文論點,提出結論。
期盼本研究結果,提供有志於探勘日常老和尚之「心靈教育」思想與史代納之「心靈科學」論述研究者之參考,亦作為筆者後續進行妙慧教學與華德福教學比較研究之基礎。

*南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

林婕縈

妙慧幼兒園實施課程大綱之行動研究歷程                 

朱培文、林婕縈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日常老和尚心靈教育思想、及其對妙慧教育的啟發,釐清妙慧幼兒園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在當前「課程大綱」發展趨勢下所遭遇之問題。為解決此教學實務問題,透過「行動研究」,組織研究團隊,揉合「課程大綱」之理念,研擬可行的行動方案與策略,在行動中評估、分析、及反思行動結果,以尋找妙慧教育之時大因緣。本研究自105年7月起以迄106年4月止,歷時9個月,並使用「對話討論」、「參與觀察」,及輔以「教學省思」與「文件分析」等技術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妙慧教育與課程大綱「仁」的教育觀兩相呼應;(2)妙慧一日作息關聯課程大綱指標凸顯幼兒能力的陶養;(3)妙慧主題教學活動採用統整性課程設計均衡多元領域學習;(4)妙慧教學融入課程大綱理念從教師中心轉向幼兒中心;(5)妙慧教育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足以回應課程大綱全球視野在地行動之觀點;(6)妙慧教育「勤有功,嬉無益」價值與課程大綱遊戲教育價值之再思。期盼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全區妙慧幼兒園未來進行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之參考依據。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幼兒教育股股長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附設臺北妙行幼兒園中班老師

謝秀芳

日常老和尚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發與實踐                 

謝秀芳

    

日常老和尚生平對教育方針深廣的貢獻,以及福智文教基金會大專教師聯誼會多年的研擬,讓雲林科技大學生命教育課程最初的理念架構有所依據,其中課程單元及內容的設立,均有「日常老法師」相關學理與精神,另吾人經歷八學期「教」與「學」不斷的修正與自我成長,逐步形成本研究的問題意識與範疇。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以文件分析、觀察法及訪問法蒐集資料,經由多方資料歸納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觀功念恩」給學生的溫暖、讚美、光明、積極、肯定及祝福的感受,成長札記幫助自己不斷反省且較不會有負面情緒,在「念母恩」活動裡,對母親偉大的恩澤,再度熾然。
二、學生對生命的態度轉而更積極與開朗、樂觀、正向,且透由關注周圍
的人、事、物,讓生命跟生命及萬物聯結,而變得更有意義。三、在環保的議題中,每位學生也都盡力在日常生活中實行,知道要多種樹、少吹冷氣做好節能減碳,並且少吃肉,一點一滴的改變世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大和

生產力和關愛力的巧遇                 

楊大和、洪郁修

    

「生產力」代表效率,是企業的營收獲利的來源,也是員工的薪資福利的來源,所以雙方應該同心協力,追求和諧與效率的企業經營環境。然而,實證觀察顯示,對很多企業而言,和諧與效率很難兼具,對立是常有的現象。本研究的分析對象為製造業的工廠。工廠生產力提升需要考量的是複雜的人、機、料、法,需要複雜的管理體系來確保高生產力。然而,物質科學方法在提升生產力上是有侷限的。本研究的目的為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出發,探討生產力、關愛力、與日常法師思想三者的關係,研究一開始透過參與觀察法找出讓效率與和諧共存的關愛力的向度,並透過文獻研究法來佐證關愛力向度和日常法師思想(出世間法)的關聯性,研究最後將以實際企業案例說明生產力與關愛力關係,以及關愛力背後的佛法意涵。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副教授

陳振祥

里仁事業公司的企業理論體系與實踐                 

​陳振祥

    

宣稱「最真實的好處來自利他而非自利」的里仁,從1998年第一家門市成立至今,已經發展成為龐大的潔淨、有機食品與用品的市場通路與供應體系。何以藉由「利他」的運作方式,在當前追求最大自利的經營思維之下,能夠營造出持續成長擴張的成果?由於多數的企業經營邏輯,皆由自利為出發所提出的立論,難以解釋里仁運作成果。因而,運用企業理論體系的前瞻見解、作業見解、交叉見解之三層次,嘗試對里仁的成果提出解釋。里仁事業的創辦人 上 日 下 常老和尚,看到農藥對大地的傷害而策動推展無農藥耕作。透過眾多弟子努力的實踐,積極的發展有機耕作,不再傷害大地,實踐「光復大地」的理念;並且透過里仁事業的開展,引導社會大眾從關注身體健康,使用有機、潔淨的產品,並且漸次改變追求物質為主之生活形態,轉而追求心靈提升的「淨化人心」。里仁「以清淨的利他意樂,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前瞻見解,引導著開展出內部各項作為。為協助農友從事有機無農藥耕作,里仁採取直接與農友契約耕作之方式,收購各式有機或有機轉作蔬果;所販售的食品、用品,都是依據里仁所制訂的無或少添加原則,改變配方與生產技術,取得有機、潔淨的商品;這些努力,目的就是為提供社會大眾所需的健康食品、用品。此一過程中,農友、供應商為提供里仁所需的潔淨、有機蔬果、食品、用品時,遇到無數問題的解決方式,是里仁所秉持的作業見解。誠信的信念引導著堅持為社會大眾的健康,而努力解決蔬果、食品、用品供應的問題;透由里仁、供應商、農友彼此間相互合作,解決所面對的各式問題;並要感恩所面對的各種問題考驗,引導著里仁與供應體系持續提升供應能力。「誠信、互助、感恩」的作業見解,引導各項里仁的日常運作。對於供應商、農友、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則透過持續的「關懷與陪伴」,來引導與協助農友、供應商,度過產品開發生產的種種難關,而且提供必要的協助;而供應商之間,也透過相互合作、陪伴關懷,持續提升產品開發能量。所以,在前瞻見解、作業見解、交叉見解的引領之下,里仁堅守著利他的心,逐步的引導與建構出「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供應體系;農產品過剩時,里仁協助解決;配方調整而遇到生產問題,里仁協助解決;原料認證與取得困難,里仁協助解決;在清淨利他之下,開展出目前可以持續供應的四千餘種潔淨商品。透過真誠的內省機制,徹底的實踐利他精神,來面對與解決營運所遭遇的各種問題,供應商與農友等問題,也在清淨利他的心態中,相互合作的逐一排除,逐步的將里仁發展成為被社會大眾所依賴的通路平台。

*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