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亞視域論日常老和尚的儒佛會通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黃俊傑
本文論旨在於從東亞儒家與佛教的歷史視野,探討日常老和尚(1929-2004)在儒佛會通思想上的地位。全文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本文主旨,並簡論日常老和尚在東亞佛教史上會通儒佛之特殊地位。
第二節首先析論在佛教傳入東亞各國的發展歷史背景中,援儒入佛的必要性,接著提出日常老和尚致力於儒佛會通志業之主要二原因:一,佛法深廣,索解不易,須以儒學為階梯。二,佛法的推廣若與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即能廣被接受,為人類文明保留生機。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老和尚致力於儒佛會通,他採取的論述方法有二,一是「由儒顯佛」,旨在透過儒家思想以彰顯佛法的內涵的論述方法,老和尚對《論語》與儒家核心價值「仁」的闡釋。二是「在佛攝儒」,指經由佛法而重新詮釋儒學,以佛法為主體,以儒學為客體,進行「以主攝客」的論述,達到主客交融、儒佛一致之效果,諸如老和尚對《孝經》賦予佛法新詮之闡釋方式。
第三節將日常老和尚的儒佛會通思想,置於東亞佛教史的視野,析論老和尚與中、韓、日佛門前輩在儒佛會通論述方法之「共」與「不共」之處,並從老和尚論述的「不共」之處,探討在東亞儒佛論諍與會通的歷史視野中,老和尚的歷史地位。老和尚一方面經由融貫漢藏文化而會通儒佛,將兩者融於一爐而冶之,在此同時,老和尚不侷限在思想上的論述,將儒佛二大傳統之「心學」與「實學」合而為一,付諸具體實踐,創立各種以心靈提昇為目標的「生命成長營」、「廣論研討班」等實踐事業。本節從老和尚之思想論述特點與具體實踐行動兩方面析論,進一步釐定日常老和尚之歷史地位。
第四節綜合本文論點,提出結論:老和尚出入儒佛經典,既「由儒顯佛」,又「在佛攝儒」,二者交互為用,與近二千年間佛門中人一脈相承,遙相呼應,而與佛門前脩最「不共」之處,在其融貫漢藏以會通儒佛,並宣講《廣論》,抉擇次第,顯密無間,從理念世界躍入實踐世界,福德智慧俱攝相協。
*臺大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國家講座。
日常老和尚講述《論語•學而》 篇所蘊涵的教誡
林照蘭
傳統中國哲學家常通過經典註釋或詮釋而建構其哲學體系,並經由其哲學體系而解讀經典。 民國以降,能以哲學體系為依者,寥寥可數。以《論語》為例,近二十年之著作,名目雖多元,然深廣卻遜一籌,略加歸類,不外:
一、 續在傳統研究上嚼英咀華:六朝論語學、朱熹《論語》分析、清代常洲學派論語學、鄭註朱註比較、焦循論語學研究等。
二、 力為學術發表而巧論妙析:有關《論語》之語法分析、年譜、人物論、句法研究、詞類表、書目、複音詞、同義名物詞、疊字、關鍵詞、隱喻、「吾」與「我」之意涵、論仁禮直義、束脩一詞探究、「矣」的用法等單一論點的析探;或者延展為人際關係學、生命美學、辯證法、語言藝術特色、養生論、《論語》的管理意涵與應用;或者做教學態度、政治思想、人倫關懷的歸納等。
三、 迎合年輕學子以新潮誘讀:從先秦儒家經典論孔子的休閒思想、《論語》的新詩化、當孔子遇上當代、《論語》給年輕人的啟示、學校沒教過的《論語》、給年輕人讀的《論語》、週休二日讀《論語》、教你看懂《論語》、一次讀完《論語》的104個經點智慧、《論語》的魅力、《論語》應該怎樣讀、輕鬆讀《論語》等。
而論語外文化、動畫漫畫、有聲書、精句篆刻、讀本的出版,皆有功於論語的普及。出版最多的,則以心得與體認居首,隨手拈來,抒發一己感觸,也易讀易解。唯日常和尚《論語摸象》、《論語淺釋》二書,全是佛法修行功夫,為佛學初入門者,找到一條「實踐」佛法的路,將儒家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上接《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士道內涵,含括親近善士、暇滿、念死無常、三惡趣苦、皈依三寶、深信業果等意涵,實是外儒內佛、先儒後佛、根儒果佛、由儒入佛而超凡入聖的理路,全是日常和尚修證的心頭功夫。在一片自我解讀的書海中,的確不同凡響。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退休)
日常老和尚對《論語》篇章系統性論析
蔡忠道
《論語》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最主要文獻,然而,其編纂者是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尤有甚者,孔子生前並未審定過此書。因此,《論語》是否能真正而適切地傳達孔子思想,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再者,孔子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思想家,其思想具開創性與系統性,殆無疑義。孔子思想的系統性必須透過《論語》傳達,《論語》是語錄體,二十篇的篇名都是依各篇第一章命名,例如〈學而〉、〈為政〉等,普遍認為,《論語》篇名並不具任何意義。然而,若仔細研閱《論語》,各篇中常有幾章共同的主題,如〈為政〉連續四章問「孝」,就是顯例,也就是說《論語》編纂者對於篇章的安排,有主題性的考量,如此,《論語》絕非隨選隨編的隨意編纂,而是斟酌思量的審慎編輯。本論文以《論語》系統性為主題,透過對照日常老和尚與歷代重要注家對《論語》系統性的詮釋,證成老和尚在《論語》詮釋史的地位。
*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
日常老和尚儒佛會通思想中的關鍵詞與修行的道次第關係
張崑將
印光大師曾在〈儒釋一貫序〉中說:「古今聰明睿智之之人,多皆學佛,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聖人之心法,方得悉其底裡。」(《印光大師文抄》卷三)日常老和尚亦然,先得佛之心法,再用佛之心法來探析儒家聖人心法,發現二家有諸多「暗合相通」處。前此,筆者已經處理過老和尚以「代人著想」會通「仁」,以「修信念恩」、「依師軌理」會通「孝」,將儒家的兩大倫理車軌,用既貼近群眾的語言,又具深邃的佛法內涵表述而出。本文將繼續深探《論語》思想中的幾個關鍵詞如「學」、「道」、「天命」、「信」、「禮」、「君子」等,分析老和尚透過其佛法修行的「心解」,融通二家心法的詮釋特色。例如老和尚慣用「覺」釋「學」,甚至以「皈依」、「聞思修」闡釋「學」;也喜用「信仰」或「信念」解釋《論語》中所有的「信」字;以「戒」闡釋儒家「禮」的內涵;以「業果」詮釋「天命」;以佛「道」開發儒「道」;以修行位階論「君子之道」等等。本文將以日常老和尚曾經開示且出版有關儒家文化的《論語摸象記》、《論語淺釋》、《儒家精神》、《孝經講記》等作品作為分析探討的文本,透過這些儒門關鍵詞在老和尚的詮釋之下,一則探析老和尚以佛顯儒的思維特色,一則將這樣的詮釋特色放到歷史上儒佛會通的脈絡上做一比較,以窺老和尚在儒佛會通史上具有何種修行與詮解的意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日常老和尚的思想理念-里仁事業實踐對企業經營模式之啟示與應用
邵揮洲、宋慧文
有鑑於台灣環境汙染、食安問題不斷,農藥、化肥氾濫使用,已使人類的健康亮起紅燈、土地酸化、環境汙染甚至危害後代子孫的安危。老和尚引導弟子種植有機,以「淨化人心、光復大地」成立慈心與里仁事業,里仁事業即是在家居士實踐佛法與儒家思想的企業,以此來帶動改善整個社會與環境之風氣。
本文主旨在於探討日常老和尚成立法人慈心基金會與里仁事業所提出的佛法與儒家中心思想理念,如何以佛法、儒家理念來解決現今社會問題,並分析里仁事業的經營模式。老和尚的思想理念既深且廣,如何將日常老和尚的中心思想理念內涵轉換成一般世間企業的經營模式,來改善現今社會問題,將採用萃智理論運用創新思維模式中的物質-場分析模型來轉換成一般企業經營模式,提供企業具體的經營方向。
日常老和尚的思想理念與實踐,主要以儒佛二大傳統之「心學」與「實學」合而為一,並強調儒學是實踐之學,儒家的「實學」始於「自我」的淨化,從「自我」到「世界」層層推擴的修身觀與世界觀[6]。兩個最主要的主流,一個是理念上面,另一個根據這個理念去實踐。將老和尚的佛法及儒家思想的概念,轉換為一般世間企業具體經營方向,起心動念皆以「利他共好」為目的,將現行主流以資本主義的行銷市場轉為非主流的社會主義的行善市場,更能夠實踐經濟、環境及社會三方面均衡發展且永續的商業模式。期待企業可以以實際行動結合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同追求互助合作與環境永續發展之良善循環為目標,以里仁事業為楷模,共同攜手來當地球的守護者。
*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
農業發展典範轉移的寧靜力量-
日常老和尚慈心理念的探尋及其時代意義
陳玠廷
由日常老和尚所創辦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里仁公司,是當前臺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有機農業推廣組織,並對整體有機農業的發展路徑,有著突破性的貢獻。本研究旨在詮釋日常老和尚的慈心理念,除了從農業發展的歷史縱軸,探究日常老和尚慈心理念對於當代農業發展典範轉移產生的影響外,亦以臺灣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為例,說明以心靈提升為前提之慈心事業的開展,所呈現出的格局與時代意義。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